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张斌 摄
过去一年,该省推动杭州宁波唱好“双城记”、四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协同发展。同时探索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6个“产业飞地”落地建设,山区26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浙江全省平均。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曾让“山”与“海”之间横亘着一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沟壑。为发挥“山”与“海”的特色优势,浙江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陆海统筹、山海互济。
2022年是浙江“山海协作工程”实施20周年。迈过“新起点”,浙江如何持续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浙江要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加强新型帮共体建设,提高“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建设质效;精准迭代“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县做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海岛县完善“一岛一功能”布局体系。
县城连接着城与乡,既是城镇化的主战场,也是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的支撑点。
未来五年,浙江将聚焦增强县城产业平台带动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支持县城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到2027年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努力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示范省。”王浩如是说。
迈向共同富裕,把好“公平”之秤,农村谓之关键。
五年来,浙江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2022年该省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例超过50%。
王浩提到,今后五年,浙江将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方面,今年该省将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县10个、示范带22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
共同富裕关乎城乡发展,亦涉及分配问题。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浙江深谙。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6.6%。未来五年,浙江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增进民生福祉。
从就业维度看,该省将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强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众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同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年均增长7%左右。(完)
福建两会听台胞说:期许闽台青年共同“事业圈”不断扩大****** 中新社福州1月12日电 (记者 闫旭)“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努力不懈,促成并积极参与闽台民间的交流、融合。”列席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台湾青年、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王量弘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随着两岸同胞的交流往来越来越便捷,闽台合作也更加紧密。 当天,为期4天半的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福州继续进行,多位在闽台胞受邀列席会议。目前,福建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 王量弘对此乐观其成。“福建的惠台利民举措非常完善、完备,在落实上也是不遗余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一直关注闽台教育融合,“通过‘台师带徒’的模式,更多台湾高校教师可以在福建找到合适的发展舞台。” 来自台湾苗栗县的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主治医师陈柏叡“西进”大陆逾20年,两次实现了人生的“弯道超车”,“我在台湾长大,有机会来到大陆求学、安家、立业,拥有了比较顺遂、幸福的人生。” 2017年起,陈柏叡开始列席福州市政协、福建省政协会议,对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不断扩大充满期许。他希望能扩大台湾地区护士、药师、检验师等的职业资格采认,希望更多台湾医学领域人才融入福建发展,“我也希望搭建闽台医疗合作的桥梁,推动闽台在医疗领域加强沟通,互享学术成果。” 福建长泰明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冠颖是在福建漳州务农的第三代台商,正探索“茶文旅”,结合茶与茶室、茶空间、高尔夫运动等,与六七名台湾青年一起创业。 “来到福建,我们也是家人,可以很快融入进来。”曾冠颖认为,台湾青年来福建就业、创业、生活可以很快落地,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我们敢想敢干,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吴家莹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来自民间以及青年一代,发展的潜力也蕴藏于民间以及青年一代。他建议,依托福建优势产业企业和民间交流平台载体引才引智,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精准宣介,支持更多台湾青年来闽追梦、筑梦、圆梦。(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1分快3地图 |